k3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可赏古银杏、菊花紫竹院公园行宫修缮后重新开放

时间:2024-11-06 11:17:00    来源:新华网-北京    阅读量:18595   

紫竹院公园行宫,游客参观紫竹院公园第二届菊花展。

紫竹院公园行宫,两株明万历年间种下的古银杏尽显古朴与壮美。

11月5日,紫竹院公园,游客拍摄修缮完工的行宫。

记者11月5日获悉,紫竹院公园行宫已经完成保护性修缮,11月1日起面向公众开放。这里曾经是清代帝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2001年11月被公布为海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行宫是紫竹院公园菊展重要展区之一。

行宫仿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而建

秋日明朗的天空下,焕然一新的行宫更显庄重典雅之美。在四周古建筑群落的环绕下,两株明万历年间种下的古银杏尽显古朴与壮美。其中,东边的那株虽主干曾遭雷击受损,却促进了蘖枝生长。阳光洒下,金黄的叶片如金蝶在蓝天下飞舞,为行宫平添几分深沉华美的古韵。游客徜徉于古建和菊花之间,欣赏秋日园林之美。

福荫紫竹院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部,主要由行宫与禅院两部分组成。在元、明、清时期,曾为帝后乘龙舟游览西郊园林的转闸换船之所。明代时,这里有一座小型庙宇。明万历五年,庙宇被划归万寿寺,成为万寿寺下院,具有了皇家寺庙属性。

清乾隆年间,皇室频繁游幸长河。清乾隆十六年,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大兴土木。长河作为由紫禁城前往清漪园的必经水路,沿途因此大肆修缮。这一时期,在紫竹院修建船坞,并在庙宇西侧,仿照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致爽殿”形制添建行宫。同时,修缮了庙宇,乾隆皇帝御赐“紫竹禅院”。光绪年间,紫竹院行宫与禅院经历一次重建,并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入侵,行宫十不存一。至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室的出租及转赠,其身份也从皇室专享转为官僚私宅。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行宫成了一座荒郊野寺。1983年3月,紫竹院公园接管行宫。

2010年11月,紫竹院公园在前期勘探挖掘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福荫紫竹院整修工程,2012年8月竣工,2014年8月正式向游客开放。此后,行宫成为公园举办文化展览及相关活动的重要文化展示场所,这里先后举办长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瓷器、书法、绘画、玉雕、民俗、非遗艺术等20余个主题展览,文化传播影响力凸显。

屋面实施挑顶修缮 维护文物建筑原真性

为加大对历史名园的保护力度,紫竹院公园从去年起开展了保护性修缮工作。修缮主要针对行宫、禅院及周边院落内的35座建筑,重点对屋面和油饰部分进行维护,包括建筑的瓦面、屋面清理,以及上下架油饰和彩画的除尘。

修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维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本次修缮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屋面渗漏、因木构件干缩裂缝而引起的油饰地仗开裂等问题。”据紫竹院公园基建科副科长林昊海介绍,此次修缮对屋面实施挑顶修缮,更换糟朽的椽子望板,重做泥背灰背,并重新砙瓦。同时,依据传统的“一麻五灰”工艺重做建筑地仗油饰,历经斩砍见木、下竹钉、捉缝灰、通灰、使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等十三个步骤后,再对建筑木构件进行油饰或彩画,以最大程度保障建筑构件外观精准完整、坚固耐用。

目前,整体保护性修缮工作已完成,福荫紫竹院也已恢复对外开放。如今的福荫紫竹院行宫主要建筑包括报恩楼、紫霄殿、东西倒座房、游廊等;禅院的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弥陀殿,以及主要供奉“紫竹观音”的观音殿。

福荫紫竹院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皇家文化。紫霄殿是北平解放时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也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相传为官员办理转闸换船相关事宜的办公场所。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采用苏式彩绘中的“金琢墨枋心式苏画”进行装饰。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一层门上方悬挂匾额“报恩楼”。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现楼内仍保存有慈禧曾使用过的穿衣镜框架。

新展亮相 展示国家级非遗面塑作品

如今,重回游客视线的福荫紫竹院将与公园问月楼、友贤山馆3处建筑群落共同作为公园文化空间使用。福荫紫竹院将举办高品质展览、丰富的文化活动,实现文物古建活化利用。

此次随行宫亮相的还有新展览“百年散步——面人郎面塑艺术展”,展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家族面塑原作。作品跨度近百年,刻画了上世纪早期百姓生活风貌,也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黄金时代”的辉煌。展览以不同时期的作品串联,对面塑创作技艺的变迁与传承进行梳理。

当下正值紫竹院公园第二届菊花展,紫竹院行宫作为菊展重要展区之一,在正门影壁及报恩楼前设置艺菊,两侧长廊摆放菊花盆景。菊花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之美。静逸斋内的插花展展出形态各异的菊花花艺作品,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关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