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上海支持生物医学产业发展,前瞻布局基因与细胞治疗等前沿赛道

时间:2024-07-31 13:38:08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7866   

生物医药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生物医学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7月30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领导及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药品监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上海市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21年,上海发布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实施以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有19款一类创新药和25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首发引领”特征进一步凸显,在肿瘤、代谢、免疫、神经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发细胞治疗新药和国际一流医疗器械。

产业能级加快跃升,2021年至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7617亿元提升至9337亿元,制造业产值由1712亿元增长到1860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产值达到9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7亿元。与此同时,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高端医疗影像等前沿新赛道,正在加快孕育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海构建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体系,初步形成了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全要素支撑能力。依托市级医院,布局建设了3000余张示范性研究型病床,打造了27家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2款“新优药械”产品进入医院使用,推出了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加快建立创新药械的多元支付机制。

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换挡提质期,聚焦产业痛点难点,回应企业迫切需求,主动谋划,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研发、临床、审评审批、应用推广、产业化落地、投融资、数据资源、国际化等关键环节,坚持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推出了8方面37条政策举措,重点支持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鼓励创新策源。加大对创新药械研发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大力培育重磅产品。前瞻布局基因与细胞治疗、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前沿赛道,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提供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

二是进一步放大临床资源优势。持续增设研究型床位,建设功能完备、集约共享的研究型病房。完善临床成果作价入股等转化机制,优化成果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对临床试验和产品创新的风险补偿,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三是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发和上市周期。通过建立临床预备队列等创新举措,力争将临床启动时间压缩到25周内。建立伦理审查“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等机制,将总体流程压缩至3周内。推动实施国家注册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实现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加快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将审评平均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四是进一步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推动更多“新优药械”入院入医保,确保上海医疗机构“应配尽配”。加大创新产品医保支付力度,对相关诊疗项目实行医保预算单列支付、在DRG/DIP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种分值改革中单独支付。大力支持我市创新药械国际化发展。

五是进一步完善全要素支撑体系。强化投融资支持,发挥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新转化基金等作用,加强战略纾困投资。鼓励企业风险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队列研究数据开放共享,打造高质量语料库和行业数据集,推动行业数据依法合规交易、跨境安全流动。推出5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

六是进一步释放改革创新活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优化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政策,支持细胞治疗产品及相关特殊物品进出境。充分发挥市区联动专班机制、“4个100”清单制度等作用,强化为企服务,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推动政策落实落细,更快更好地惠及企业,实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关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