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 正文

恭王府博物馆举办IP圆桌讨论,专家寄望《洛九针》等IP影视改编“见人、见

时间:2023-10-11 22:47:53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8610   

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了题为“IP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圆桌讨论。

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阅文集团内容运营部总经理杨沾、白金作家希行、聚禾影画董事长刘畅参与了讨论。

自左起为丛治辰、王静、杨沾、希行和刘畅

讨论首先围绕网文IP与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的跨界来进行。

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介绍了恭王府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非遗的展演、展示与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创新性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肯定了网文IP创作与非遗的跨界效果:“与阅文集团的跨界合作从初衷来讲,就是想探索非遗传播的新渠道,激发非遗传播的活力。从效果来看,通过三年推广计划开展网络文学和音乐创作的方式,使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作为征文大赛的金奖,95后作家‘金色茉莉花’在作品《我本无意成仙》中呈现了诸多非遗元素。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方面,跨界合作充分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

阅文集团内容运营部总经理杨沾认为网络文学和非遗的结合未来有三点深入空间,第一网络文学是一个大众文学的文化品类,是面向主流用户的主流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第二网络文学是一种开放的创作;第三网络文学的用户越来越愿意把爱好当事业。

“所以像网络文学这样把非遗讲得有趣又翔实又持续创新的文艺类型,一定会诞生出真正能够破圈影响更多人的优秀作品。”杨沾表示。

《洛九针》《名门医女》等知名古言小说的作者希行认为:“古言IP离不开传统文化,而《洛九针》突出了传统工匠的特色,读者通过作品对古代的传统技艺产生兴趣的话,会自觉地去进一步了解。”

聚禾影画董事长刘畅用已经完成改编拍摄的希行作品《名门医女》举例,认为“这部作品在古言小说的框架下将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细致深入地向年轻读者展现”。

她表示:“希行的作品总是能非常好地将市场需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结合在一起。”

在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看来:“非遗是生活本身,这个生活本身可以通过网文的创作成为IP,又通过IP的影视改编,以生活的样态呈现在受众的面前”。

最后,嘉宾们分享了对包括《洛九针》《名门医女》在内的传统文化IP的影视化期待。

王静希望未来的传统文化IP可以在恭王府这一历史文化空间中挖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强调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在使用非遗元素时一定要尊重其真实性,并提出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期待。

丛治辰希望未来IP的影视改编可以回答“古人是如何在今天所谓的文化中生活的。”

杨沾希望未来的IP改编“可以用更有趣、更生动的形式去传递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希行提出,“希望这些IP影视剧能够华丽而真实。”

刘畅则表达了“用市场化的叙事方式,让年轻观众们能看进去”的观点。

据悉,本次圆桌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的一部分。2022年,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宣布战略合作并启动包括发起征文大赛、举办网络文学作家采风活动、举办研讨会等。

活动当日,恭王府博物馆还举办了 “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及音乐创作大赛颁奖仪式,《我本无意成仙》获金奖,《如约》获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

活动上公布了首年的成绩:网文作家创作了6万余部非遗题材作品,覆盖百余个非遗项目;“阅见非遗”大赛在网络上掀起“非遗热”,并扩展到音乐领域;获奖作品不仅在读者中赢得高人气,其文化价值亦受到权威文化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今年征文大赛的10部获奖作品,已经有4成进入出版、有声等IP开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关注
图文推荐